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都十分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创伤,其高致残率更是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是社会生产力减弱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万人患有脊髓损伤,其中大多数是健康的青壮年,病人每年在治疗上要花费10亿美元。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的慢性脊髓损伤病人约200万左右,已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高致残率疾病,脊髓损伤一直以来困扰着科学家和临床医生,这也成为了他们近些年研究的热点。
脊髓损伤使脑和脊髓下部及背根感觉束之间的连接断开,导致瘫痪、感觉消失、痉挛、神经痛和自主功能失调。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仍然没有令人很满意的药物能使脊髓神经元及其轴突再生和轴突对接,恢复正常的传导功能。
尽管目前认为手术治疗脊髓损伤是有效的,但是对手术减压的作用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此外,康复训练体系的不完善,也会导致很多患者家庭的配合程度不同,恢复情况一直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著名脊柱脊髓科主任医师朱辉团队首创了“急性脊髓损伤脊髓内减压手术”、“慢性脊髓损伤减压/分解粘连”、“昆明步行训练方法及评分标准”3项新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上述技术实现了脊髓内外彻底减压、减轻继发性损伤、尽可能多的保护残存神经纤维。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当脊髓丢失约80%神经纤维时,仍可保留几乎正常的神经功能。由此可见,对脊髓损伤患者如能保留或修复其10%~30%神经纤维,则该肢体有可能恢复有用的运动功能。
保护残存神经的同时,神经再生也同样重要。几乎所有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对脊髓损伤的研究都集中在“如何使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及其轴突能够克服成年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的三大障碍上:1. 损伤部位的环境不利于轴突生长;2. 轴突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3. 髓质或白质中存在产生抑制作用的分子。
细胞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前沿重点发展领域,同时也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希望。 瑞思坦生物“自体SVF再生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成功经验给了朱辉主任新的启发:她们在“脊髓减压术”后,移植入患者自体SVF,以帮助脊髓重建神经传导通路。研究表明,自体SVF有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能使损伤的脱髓鞘轴突再髓鞘化,恢复有髓神经电传导功能。
前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手术结合自体SVF疗法的治疗效果非常可观:45例受试者中,零医疗并发症数据为42例,脊髓损伤行走指数(WISCI)由术前平均2级增长到6级,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基本实现借助工具长距离活动。相比传统治疗,这是一次巨大的医学进步。
自体SVF移植后能够存活并且在损伤部位生长,不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更重要的是,SVF具有良好的细胞行为、遵守组织边界、不会生长成肿瘤 。
原创图片,请勿盗用
康复治疗是脊髓损伤综合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促进伤员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朱辉团队首创了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训练方法—“昆明步行训练法”。
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只用简单的辅助步行器、四脚架等工具,针对患者的肌肉、关节进行恢复性训练,让患者双下肢着地承重,主动迈步。强化主动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唤醒和激发残存的神经纤维的功能,使患者能重新获得肢体的运动功能,将残疾降至最低程度。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朱辉主任团队精湛的手术技艺与瑞思坦生物自体SVF技术结合,让脊髓损伤患者看见了再次行走的希望。瑞思坦生物以“突破生命极限”为企业的初心,希望用我们的科研技术让每一个受伤的生命都能再次绽放光彩!